新闻资讯/News
 “高强度、低蠕变陶瓷辊棒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字体: 】【打印此页】  日期:2020/9/8
  浏览次数:4851

    2020年9月4日上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组织并主持召开了由佛山市陶瓷研究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金刚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高强度、低蠕变陶瓷辊棒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

   

    鉴定委员会由全国各地抽调的专家组成:清华大学教授潘伟、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建青、陕西科技大学副校长黄剑锋、湖南大学教授肖汉宁、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硕、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高级工程师樊瑞斯、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一军。

    首先由主持鉴定单位——中国轻工联合会李永智副处长,介绍到会专家、领导及项目组成员。接着由项目完成单位代表——冯斌董事长发表讲话,他介绍了项目完成前后的背景:近年来,岩板、薄板、厚板、发泡陶瓷及全抛釉等新型建筑材料风靡全球,这些新型产品对生产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公司通过采用独特配方、高压等静压成型技术以及烧成制度的优化,研发了“高强度、低蠕变陶瓷辊棒”新产品,解决了传统辊棒高温强度低、高温承载能力弱等关键技术难题,并实现规模化生产,满足了陶瓷行业岩板、薄板、厚板、发泡陶瓷、日用瓷等较高承重需求和走砖一致性的需求,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温区“细棒密排,防止棒痕”技术,超级宽体窑技术等,都是建立在这种辊棒的成功研发和熟练应用上。




    随后项目组成员张脉官进行项目汇报,成员王玉梅宣读了国内国际查新报告。陶瓷辊棒作为生产岩板、薄板、厚板、发泡陶瓷、全抛釉、日用瓷等承重的载体,是宽体窑的关键部件。为满足以上陶瓷新产品对陶瓷辊棒的高要求,项目组从配方研究、干燥工艺技术研究、高压等静压成型技术、等静压成型模具的研究、烧成制度的优化等方面突破,自主研制出高强度、低蠕变陶瓷辊棒新产品;该项目获得了自主核心专利技术6项;其中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制备的陶瓷辊棒高温强度、抗高温蠕变性能、尺寸公差均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


 
    项目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并获得用户广泛好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了陶瓷行业的生产效率,有利于整个陶瓷行业的节能减排、低碳生产,促进了整个陶瓷行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了节能宽体窑炉的发展。

    七年攻关,玉汝于成。项目组成员在冯斌董事长的带领下,群策群力,攻克了“高压泄漏”、“高温蠕变大”、“普通工艺挤出的管芯圆度差”等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公司为此投资近千万元,显示出领导层“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决心。

    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研究总结报告,详细审阅了相关技术文件资料,观看了生产录像,经二个小时的质询和反复讨论,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鉴定!



  

    最后,中国轻工联合会王旭华副主任作总结发言。王旭华肯定了“高强度、低蠕变陶瓷辊棒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的先进性,并鼓励佛山市陶瓷研究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广东金刚新材料有限公司为行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据了解,2020年以来,受到新冠疫情和“煤改气”的影响,国内建陶行业形势跌宕起伏。然而,金刚辊棒受新老客户追捧,出现供不应求的销售“小阳春”,整体形势依然产销两旺。“这得益于我们持续追求技术创新的政策”——项目组成员、金刚研究院副院长杨华亮高工如是说。

    一直以来,佛山市陶瓷研究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新材料的研究、孵化与应用,研发的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多个领域,并形成规模化生产。未来,我们也将继续改善服务,研发更多新产品,为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返回】

CONTACT US/联系方式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榴苑路18号
电话:86-757-82271190
传真:86-757-82275583